国际物流圈发生了一件大事。41艘货轮突然集体消失。这不是电影情节,而是真实的商业现象。GPS的信号消失后,我们就看到一个事实,供应链问题只是表面现象,真正的竞争在于规则的改变。
去年一家车企遇到了危机,他们的客户要求降价,否则就取消700万美元订单。公司连夜计算成本数据。经过李力刚老师的指导后,负责人到场后只做了一件特别的事。他把所有报表都碎掉了。然后在白板上画了三个圈:
1.最外面是"价格层面"(客户嘴上说的)
2.中间是"价值层面"(客户真正需要的)
3.最里面是"规则层面"(只有你能决定的)
从而为最终拿下客户打下伏笔,后来老师解释道:其实客户不是要降价,而是要确认只有你能做到德国质量、中国速度和非洲价格。
那么这家车企用什么方法达成的呢?其实他们也用了好几个办法。
第一,他们改变竞争重点,这家车企做了一个意外决定。他们把报价提高了20%。新增内容包括:生产线质检合格率从98.7%提高到99.99%,售后服务响应时间从72小时缩短到4小时,增加了暴雨天气运输方案。当对方只谈价格时,你要让他看到更多价值。
第二,对于整合资源,他们做得更彻底。在客户第五次要求降价时,公司董事长打开视频会议。屏幕上出现12家供应商老板,他们一起签了《优先供货保证书》。这不是展示实力,而是证明整个供应链的独特性。
第三个,制造沉没成本。谈判第八天,车企主动提出:先发30%货物试用?这看起来是让步,其实是策略。等客户验收时,车间主任随口说到:“模具调整用了17天,换供应商的话呢... ...”我们把这个做法为用时间创造优势。
关键时刻的对决
签约前一晚最紧张。客户威胁要换供应商。这时厂长带着工人开始拆模具。这个行动有两个意义:1.实际层面:这种模具只有中国能快速生产;2.心理层面:深夜拆模具的声音比任何话都有力。
现在看那41艘消失的货轮,当所有船都停运时,第一个做出小船的人就能定规则。现在最重要的竞争力公式是:稀缺性=(技术优势×合作关系)÷竞争对手追赶时间。看过《海权论》的应该知道,1519年麦哲伦出海时,葡萄牙国王以为只是少了五艘船,其实是失去了整个香料市场的定价权。所有商业谈判到最后,都是在重新定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资源。
本文为李力刚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转发,违者必究!

了解李力刚?关注李力刚微信(liligang_china),关注新浪微博 @李力刚营销谈判
或登陆:www.liligang.com 商务谈判培训网 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