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设备老化到债务陷阱,李力刚谈判铁律:准备差1%结果差100

2025/10/15 李力刚

 说到谈判总会让一些人陷入一个误区:就是感觉自脑子比较灵活,平时能说会道,临场反应也快就能拿下对手。我遇到过不少好口才的人自信地坐在谈判对手前,最后弄得了项目黄了、合作吹了的下场,甚至有企业花了几个月推进的收购,最后因为一个没提前调查的细节被终止。这些问题根源就是谈判前的准备工作,根本没做透。

 

谈判最基础的准备工作是先定时间,在时间准备上,很多人接到对方的邀约就爽快答应,客户说我们明天上午聊,他只能连夜赶方案,数据可能也没核对。靠谱的做法应该是提前预约,至少留出3天以上的时间来准备,把资料、可能遇到的问题、应对的话术都捋捋顺。

 

时间定完定地点,地点的准备有讲究,主场和客场的差距非常大。我们踢球为什么都喜欢踢主场,你就知道,主场能让你更放松,还能展示主场实力。

 

国内有家通信企业,想要去收购印尼能源公司 55% 股权, 标的谈到一半时,同事传来消息,出事了,什么事?其实这家印尼公司核心设备老化,部分设备超使用年限,他们之前没发现,一下让运维成本预估差了40%。,他们而且连当地的环保审批流程都没调研,不知道需要地方社区签字确认,连谈判地点都客场,最后因为环评没通过,项目直接黄了。这就典型的准备没做到位,连基本的当地政策要求都没摸透,谈何成功?更不要谈对方在客场设的坑。很多客户会把对方请到自己公司,而旁边会议室往往还坐着一个竞争对手,客户还美其名曰顺便聊聊。主要的作用厉害吗?

 

去谈判前还需要人物与授权准备,不少人谈判时客户问“你能拍板吗”,你怎么办?当你说“我得回去跟老板商量”,客户会觉得你说的话没用,没必要跟你浪费时间,谈判自然卡住。所以提前跟公司确认清楚自己的权限,要是客户质疑,就干脆利落地说“在当前合作条款的范围内,我能全权代表公司,定下来的事不会变”,这样才能让客户放心跟你谈。还有去之前必须要了解对方的底细,很多人连谈判对方水平怎么样不知道,谈判负责人是谁也不清楚,行业经验都没调查过就瞎报价,李力刚老师说过“谈判前不了解对手,就像跟看不见的人打架,怎么打都占不到便宜”,上面说的这通信公司连标的公司核心设备老化都没发现,导致运维成本预估差40%,太失败了。

 

说了时间、地点、人物,那么不能少了主题,很多谈判聊了一下午,最后啥结果都没有,就是因为主题不明确。本来要谈项目报价,结果聊着聊着就扯到了行业八卦、市场传闻,散会后才发现核心问题一个都没碰,这就是准备时没把谈判主题列清楚,导致整个谈判流于形式,纯属浪费时间。我以前陪一位高管去见客户,本来是谈后续合作细节,结果高管一上来就聊以前的合作多么多么的愉快,就这样聊了半小时还没进入正题,后来对方随便找了个理由走了,那次拜访啥成果都没有,就因为他主题都没想好,不知道说什么。

 

做好基本准备后,需要确定目标和明确底线。当你谈判时还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的时候,报价全凭感觉,那你最后要么吃亏让步太多,要么寸步不让直接谈崩。今年国内一家山东食品企业准备收购四川一家有名的农牧企业,只要收购成功将有89万头生猪产能,但结果黄了,为什么?他们没提前核查对方的债务结构,不知道对方资产负债率高达98.73%,短期负债还有19.5亿元;也没评估生猪价格走势,2025年猪价跌破11/公斤,收购后预计每年要亏损超5亿元,最后只能无奈放弃。这要是提前算清楚成本和风险,定好收购后年亏损不能超过1亿元的底线,就不会盲目推进项目。

 

所以谈判前想清楚三个数:开价、目标、底线。比如融资,你想拿到80万,开价可以定120万,留出让步空间;目标就是80万,这是最理想的结果;底线是70万,低于这个数就不谈。但是不要以为开价越高越好,开价要结合市场行情和对方的实际情况。

 

最后我们讲策略预判,也就是提前想好对方可能的反应,准备多套应对方案。谈判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事,你出一招,对方可能有好几种应对方式,没预案的话,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就会慌神。我在读大学时,当时我的学长在竞选学生会主席时,提前两三个月就把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,就算上台时太紧张忘了词,也能凭潜意识流畅发挥,这其实就是策略预判的延伸——不仅要预判对手的反应,还要预判自己可能出的状况,提前做好应对。

 

现在还有很多企业在谈百万、千万级的项目时,准备工作做得还不如个人谈判。谈判的本质是要能解决问题达成共识,我们的准备工作就是为了上述问题做铺垫。你要知道真正的谈判高手,都会把功夫花在谈判前的准备上。当你花80%的时间做准备,剩下20%的时间去谈,你会发现,很多之前觉得很难的谈判,其实没那么复杂。

 

 

<原创与免责声明>

文中案例、人物和对话及事件情节均为虚构创作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,不针对任何企业或个人;

本文原创内容版权归属©[李力刚],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抄袭或搬运。

本文为李力刚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转发,违者必究!

李力刚
了解李力刚?关注李力刚微信(liligang_china),关注新浪微博 @李力刚营销谈判
或登陆:www.liligang.com 商务谈判培训网 查看

上一篇:销售最难的不是产品:李力刚揭秘“布施”思维破冰
下一篇:谈判遇强势客户别慌,李力刚老师指出拆局只需这几步
评论列表
暂无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换一张 马上发表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:021-51028955 上海市宜山路407号
Copyright © 2006-2025 LILIGANG.COM 版权所有
沪ICP备12042375号-3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353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