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?跟客户谈合作,卡在价格条款上死活动不了;跟同事对接工作,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让步;甚至跟家人商量事情,说着说着就陷入沉默,明明都想解决问题,却怎么也迈不过那道坎。很多人遇到这种谈判僵局,第一反应就是急着推进,要么硬邦邦地摆条件,要么反复说自己的难处,结果往往是对方更抵触,僵局反而更牢。其实谈判不是百米冲刺,不用一开始就卯足劲猛冲,有时候慢下来,用点“磨”的功夫,反而能更快突破。
你看今年广东某荔枝主产区(当地以荔枝种植为核心农业产业,常年产量稳居省内前列)的种植户们,在当地农业相关部门指导下搞了一场荔枝定制营销。往年当地荔枝销售总有个难题:等荔枝成熟后再找收购商,要么被压价,要么遇到雨天等突发情况,部分荔枝卖不完只能烂在树上,种植户利润一直上不去。今年他们换了个思路,没等荔枝成熟就开始布局——年初先推出“整树认养”模式,消费者提前支付费用,就能锁定一棵百年荔枝树的全年产量,等到6月荔枝成熟,既可以自己带着家人去果园采摘,也能由当地统一包装快递到家,认养费用从几千到几万不等,适配不同家庭需求。这一步没追求大规模成交,主要是先让市场知道“这里的荔枝能提前锁定”,积累一批有兴趣的潜在客户。
到了3月,眼看荔枝进入挂果期,他们又推出“荔枝盲盒”:把桂味、糯米糍、妃子笑等不同品种的荔枝按比例混装,每盒6-10颗,售价58元到198元,还在抖音发起“荔枝盲盒拆箱挑战”,鼓励消费者拍视频分享拆盲盒的惊喜,当地不少种植户也跟着拍自家果园的日常,让大家看到荔枝生长的全过程。这一步不仅吸引了年轻消费者,还通过短视频内容让更多人了解当地荔枝的品质,为后续销售做铺垫。
等到5月底荔枝大面积成熟,他们而把果园变成了体验场景——联合当地旅行社推出“荔枝采摘+非遗体验”套餐,游客花1200元左右,就能在果园摘2公斤荔枝,还能观看当地非遗木雕、传统刺绣表演,中午再吃一顿以荔枝为食材的特色宴席,比如荔枝排骨、荔枝银耳羹等。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,既摘了荔枝,又感受了当地文化,回去后还会推荐给朋友,形成了二次传播。就这么一步步推进,最后当地荔枝销售额突破1.6亿元,比上一年增长37%,连带着周边民宿、餐馆的生意也火了起来,文旅收入同比提升23%。
他们没想着一上来就把所有荔枝卖给收购商,也没硬扛着跟渠道商谈高价,而是把整个销售过程拆成了三个小步骤,每个步骤都围绕“降低对方决策压力”展开。
“整树认养”让消费者觉得“只是提前锁定,还能体验采摘,不亏”;
“荔枝盲盒”让年轻人觉得“好玩又不贵,试试也无妨”;
“文旅套餐”则让家庭客群觉得“不仅能买荔枝,还能度假,很值”。
每一步都没逼着谁必须消费,而是慢慢渗透,让大家一点点接受“这里的荔枝不只是水果,还是一种体验”的认知。李力刚老师说,谈判里的蚕食不是急功近利的猛冲,而是用耐力换空间,像磨铁棒一样慢慢推进,哪怕每天只靠近一点,最后也能达成目标。他们没把“卖荔枝”当成一次单一的交易谈判,而是把它变成了一场持续几个月的“信任积累”,通过一个个小动作,慢慢消除消费者的顾虑,最后自然实现了销售目标。
其实我们平时跟客户谈合作,也是这思路。很多销售一见到客户,就急着把产品卖点全说一遍,然后报价格、催签单,结果客户一听到“签单”“付款”就下意识抵触,后面再怎么解释都没用。
但如果用蚕食逻辑,第一次见面别谈产品,就跟客户聊他的日常工作难点,如“您平时对接供应商,是不是总担心交货时间不准时?”“您之前说的库存压力,现在有没有找到解决办法?”;
第二次见面,带个小样品或者案例过来,跟他说“上次您提到交货问题,我们最近优化了供应链,最近三个月的交货准时率是98%,这是我们给XX客户做的交付记录,您可以看看”;
第三次再聊合作细节,说“要是您觉得我们的交付能力没问题,咱们可以先签个小批量的试用合同,先合作一个月,看看效果再调整,这样您也没什么风险”。就这么一步步来,客户不会觉得被“推销”,反而会觉得你在帮他解决问题,信任慢慢建立起来,签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。
跟家人沟通也一样。你想换一份工作。新工作离家远点,但是发展更好。家人担心你通勤太累,照顾不好自己。他们不同意。这时候不要吵架。不要说“我都这么大了,能照顾好自己”。应该慢慢传递信息。每天吃饭时,可以告诉家人:“今天面试的公司,同事很热情。公司附近有菜市场,下班买东西方便”。过几天再说:“公司提供免费加班餐。晚上加班不用自己做饭,很省心”。周末时,带家人去公司附近逛逛。让他们看看周围环境。可以说:“这里离地铁站近。通勤只要40分钟,和现在上班时间差不多”。这样慢慢来,家人会看到你考虑了他们的担心。他们的顾虑会减少。最后自然会支持你的决定。
很多人认为谈判要靠“爆发力”,要能说会道一次说服对方。但实际上,困难的谈判很少一次就能解决。荔枝产区的种植户不是靠一次大促销卖掉荔枝,也不是靠和收购商硬谈价格赚钱。他们用了三个月时间,做了很多小事情。从整树认养到盲盒,再到文旅套餐。每一步都在慢慢推进,每一步都更接近目标。这就是蚕食策略的关键:不追求快速成功,把大目标分成小步骤。用时间建立信任,用环境减少抵触,用不同方式沟通。最后慢慢达到目的。
总结下来,应对谈判僵局的关键:第一,要花时间了解对方的想法,不要只想着自己要什么。第二,可以换个地方谈,让气氛轻松一点,不要总是很紧张。第三,如果一个方法行不通,就试试别的办法。记住,谈判比的是谁能坚持更久,不是谁更厉害。
<原创与免责声明>
文中案例、人物和对话及事件情节均为虚构创作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,不针对任何企业或个人;
本文原创内容版权归属©[李力刚],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抄袭或搬运。
本文为李力刚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转发,违者必究!

了解李力刚?关注李力刚微信(liligang_china),关注新浪微博 @李力刚营销谈判
或登陆:www.liligang.com 商务谈判培训网 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