骂17分钟就离婚?李力刚:所有谈崩的谈判,都踩了三个坑

2025/8/12 李力刚

 谈判这件事,说它难也可以,说它简单也可以。难就难在明明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,却常常吵得非常厉害;简单是因为只要方法对了,再麻烦的分歧也能解决好。可是现实中,很多人在这里栽跟头了——他们或者只抓住表面问题不放,或者被情绪控制,或者看着小问题变成大麻烦。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些藏在分歧背后的陷阱,还有怎么躲开它们。

先说说最容易踩的第一个坑:把“表面分歧”当回事,却漏了藏在底下的真实想法。就像俩人吵架,一个说“你从来不陪我”,一个说“我上班哪有空”,吵到最后谁也没说透——前者其实是怕被冷落,后者是累得想喘口气。这种“说一半藏一半”的情况,在谈判里太常见了。你以为对方在跟你谈价格,其实他在担心质量;你以为对方在纠结交付期,其实他在怕旺季断货。就因为这层窗户纸没捅破,多少本来能成的事,最后黄了。

前阵子听学员说了个事,他有个做餐饮的,想跟食材供应商谈长期合作,供应商咬死“价格不能降”,老板觉得“不降就没利润”,僵了快一个月。后来有回喝酒,老板多了句嘴:“其实我也不是非要压价,就是怕旺季你给别人优先供货,我这儿断货。”对方供应商一听乐了:“你早说啊!只要你签全年合同,我给你留30%的备用产能,价格还能再让两个点。”就因为没说透那点藏着的顾虑,两个人白白耗了一个月,差点错过旺季备货。

学员这事这让我想起最近一个家庭矛盾,就为一个鸡蛋能吵到离婚层面。事因是男的因为妻子侄子多吃了个鸡蛋,男的盯着“鸡蛋被吃”话题不放,女的犟“吃个鸡蛋怎么了”,可男的心里或许在想“家里的事没跟我商量,我像外人”,女的在意的可能是“亲戚面前没面子”。 男的对着妻子骂了 17 分钟,最后妻子情绪崩溃掀了桌子,后来就上升到离婚阶段。这些话要是能摊开说,或许就不会吵起来。谈判不是掰手腕,是找双方都能落脚的地方。不管是家里还是生意场,你得先知道对方真正怕什么、想要什么,不然谈再多都是白搭。

再说说第二个坑:情绪上头,把谈判变成“出气筒”。人一急就容易说狠话,可狠话就像泼出去的水,收不回来,还特伤感情。就像上面那男的,骂了17分钟,把妻子的情绪彻底点燃了。妻子掀桌子不是因为鸡蛋,是因为那17分钟里攒的那么多年的委屈。这种事在生意场上更常见,有个做工程的朋友跟我吐槽过,他有回跟甲方谈图纸修改,甲方觉得“改个尺寸而已,哪那么多废话”,朋友急了:“你懂工程吗?改尺寸要重新算承重!”就这一句,甲方当场拍板“换家单位”,朋友损失了几十万的单子。后来他反思,说当时要是能憋住火说句“您觉得哪里不合适?我们看看怎么改最省时间”,说不定就能聊出个折中方案。情绪这东西,在谈判里就像火星,碰着点风就着,烧完了啥都剩不下。

其实情绪不是不能有,关键是怎么用。你可以说“这事确实让我有点急,因为耽误了工期要赔钱”,但不能说“你是不是故意找茬”;销售中我门可以说“这个价格我们真的亏”,但不能说“你想坑死我们啊”。前者是在说事实、表感受,后者是在攻击人,效果天差地别。家庭里也一样,丈夫可以说“你没跟我商量,我心里有点不舒服”,但别说“你眼里根本没这个家”;妻子可以说“你对我家人太凶,我难受”,但别说更伤情绪的话。容易把情绪往事上引,别往人身上扎,才能好好谈。

第三个坑更隐蔽:眼睁睁看着冲突升级,不知道踩刹车。很多事一开始都不大,就因为没人愿意先退一步,没人想着“差不多行了”,才慢慢闹大。绵阳那事,要是男的骂到第五分钟能停嘴,要是有个亲戚插句话劝劝,可能就不会走到离婚这步。生意场上也一样,供应商晚交货一天,采购方直接扣全款;供应商不服,下次故意拖工期,最后变成互相使绊子,两败俱伤。

我之前处理过一个学员开的连锁超市跟供应商闹矛盾,当时供应商觉得“超市压款太狠”,学员觉得“你供货总缺斤少两”。本来都快吵到解约了,后来商量好对策,学员说:“咱各退一步,我给你缩短账期,你保证供货量,咱签个补充协议”,对方供应商也松了口,最后不仅没解约,合作还比以前更顺了。这就是会踩刹车,知道在冲突升级前找个台阶,让双方都能下。

怎么踩刹车?其实不难。可以提前约好“吵到十分钟就暂停”,可以找个第三方来劝劝,也可以自己先退一步说“咱换个角度聊聊”。关键是别等着“鱼死网破”,谈判的目的是解决问题,不是拼个你死我活。就像家里商量去哪过年,男方说“必须回我家”,女方说“凭什么”,吵到最后谁也别想好好过年。但要是有人先说句“要不今年各回各家,明年一起去旅游”,说不定就成了。

最后想说,谈判的终极目标不是“我赢你输”,是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。家里的事也好,生意上的事也罢,说到底都是人与人打交道。你得明白,对方跟你谈,不是来跟你吵架的,是来跟你找个共存的法子的。

所以啊,下次再遇到分歧,先别急着争输赢。问问自己:他说的这话背后,是不是有啥没说的?我现在是不是有点急了,说的话会不会伤人?这事儿要是再闹大,对我有啥好处?想清楚这三个问题,再开口谈,你会发现,很多看似难办的事,其实没那么糟。

<免责声明>
文中提及所有案例均为虚构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,不针对任何具体企业或个人。

本文为李力刚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转发,违者必究!

李力刚
了解李力刚?关注李力刚微信(liligang_china),关注新浪微博 @李力刚营销谈判
或登陆:www.liligang.com 商务谈判培训网 查看

上一篇:客户沉默、砍价、甩脸子?李力刚的异议处理秘籍
下一篇:签排他协议=自断后路?李力刚老师揭秘谈判陷阱
评论列表
暂无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换一张 马上发表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:021-51028955 上海市宜山路407号
Copyright © 2006-2025 LILIGANG.COM 版权所有
沪ICP备12042375号-3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3531号